陝西:鐵腕治理開山採石讓"旱腰帶"變成"綠腰帶"

原標題:陝西:鐵腕治理開山採石 讓"旱腰帶"變成"綠腰帶"

陝西省的渭北旱原幹旱少雨、生態脆弱,因此被稱為“旱腰帶”。但是,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石灰石,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道路工程的需要,開山炸石的現象屢禁不止,使得渭北旱腰帶被毀得千瘡百孔。2013年以來,隨著省委、省政府將建設美麗陝西作為重要戰略舉措的提出,關停私採亂挖,變旱腰帶為綠腰帶的行動在渭北各區縣相繼展開。

渭北旱腰帶上所蘊藏的優質石灰石主要分佈在咸陽市的淳化縣、涇陽縣和渭南市的富平縣、蒲城縣一帶的北部山區。長期以來,開山採石是這些縣的傳統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建設、交通工程對於石灰石需求的增大,在利潤的驅使下,一些民間資本紛紛投資渭北一帶的採石產業。

蒲城縣副縣長陳飛:“蒲城原來有33傢採石場,66傢粉石場,最盛的時期,有萬餘從業人員。”

富平縣國土局礦產資源服務中心主任李德平:“最早的時候,2006年以前,富平縣北部沿山的,採石點達到890多戶,然後是2014年以前,經過三次整合,現在減少到65戶。”

在富平、蒲城一帶的北山下,記者看到,由於大量開採,這裡的山體已經滿目瘡痍,有些地方甚至將整座山體開挖,極大地破壞瞭當地的生態環境。

富平縣底店鄉達坡村村民王豹子:“石粉那整個空裡罩一層,罩一層你啥都看不見,滿山都是那樣子,人不敢到這裡邊去,一去就把人身上,整個漿成白的瞭。”

蒲城縣堯山鎮南堯村村民校金鎖:“灰塵太大,出門戴口罩,屋裡窗臺上,到處落的是灰。”

在涇陽縣,因為受不瞭開山採石帶來的污染,一個叫老村村子的村民竟然都全部搬走,逃離瞭原來的傢園。

記者:“為啥都搬走瞭?”

村民:“因為瘴的很,就是灰塵大得很。”

面對開山採石帶來的危害,2015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於下發《關於深入開展開山採石專項整治切實加強採石場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對証照不全、臨時採石場一律實施關停整合,對於違規違法生產的堅決依法予以關閉取締。那麼,兩年來,各地對於省上的這項措施落實的怎樣呢?記者首先來到富平縣。

在富平縣北部山區,記者看到,雖然開山採石遺留下來的山體仍舊存在。但所有的採石場都已關停,大部分採石機械被拆除。

富平縣國土局礦產資源服務中心主任李德平:“大傢美國商標申請流程現在看到的這些拆下來的設備,是2015年關閉小型採石企業的時候,拆下來的石料運送履帶,當時都統一拆下來,拆掉以後都在這裡堆放的。”

李德平告訴記者,富平縣不但是率先在全省關停採石場,而且在行動上也是最徹底的。

富平縣國土局礦產資源服務中心主任李德平:“可以說走在全省的前邊瞭,下手也算最早,因為省政府,關於開山採石的管理辦法,那是2015年的元月份,才下發的,富平縣關閉整合的,工作方案是,2014年9月就下發瞭,利用瞭半年時間,關閉取締瞭58戶。”

離開富平縣,記者來到相鄰的蒲城縣,在蒲城縣的北部山區,記者看到,這裡的採石場不但被拆除瞭採石設備,而且連場房都被全部推倒。美國商標檢索主管副縣長陳飛告訴記者,這樣的局面是蒲城縣用瞭兩年的努力換來的。

蒲城縣副縣長陳飛:“兩年以來,我們國土、環保、安監等相關部門,先後出動執法巡查,執法檢查200多次,先後行政拘留17人,扣押的設備有20多臺套,現在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沒有瞭,這已經完全停下來瞭。”

隨後,記者又來到淳化縣,在這裡的採石區,記者看到,電線桿上的線路已經被全部剪掉。通過斷路、斷電等措施徹底關停瞭所有的採石場。

淳化縣國土局總工程師於作舟:“由縣政府牽頭,出動大型機械,組建執法隊伍,對企業沒有拆完的設備,集中拆除,從去年12月底,全部停止採石。”

與淳化縣相鄰的涇陽縣是開山採石的重災區,曾經多次被媒體曝光而難於關停。在現場記者看到,往日繁忙的採石景象已經不見,山上的機械被拆除一空,鏽跡斑斑堆放在山腳下。所有通往山上的道路,都被砌上瞭厚厚的磚牆。

涇陽縣常委副縣長馬紅旗:“特別是去年,中央環保督導組來瞭以後,我們下死決心,堅決關停,一個是組織瞭260多個人,分瞭六個工作隊,對沿山所有的電雷企業,進行瞭拆除,自從去年的11月份到現在,礦山全部關停到位,拆除到位,沒有一傢違法生產的。”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通報的渭北旱腰帶上開山採石的現象已經被各縣徹底取締。而且,有些縣已經開始對採石區進行綠化治理。在涇陽縣石馬坡,記者看到,曾經的採石區現在已經變成瞭一座公園:盤山而上的公路兩邊栽種上瞭景觀樹,採石區內,獨具匠心的綠化給人一種愉悅的感受。

涇陽縣常委副縣長馬紅旗:“這個是我們和伊利公司合作,搞的一種掛網噴播的技術,就是把這整個的石頭一掛網,一掛網以後,泥漿跟草籽整個一混合,打上去,這是飄窗綠化的技術,這個是坡面彩繪。”

馬縣長告訴記者,目前的綠化隻是他們在採石區內的一個試驗點,在取得經驗後,將把涇陽縣28公裡長的採石區全部按照這中模式美化。

涇陽縣常委副縣長馬紅旗:“治理將來的目標,就是按照這個要求,全部把28公裡的,按照這個要求,全部治理到位,打造成北部大的一個旅遊景點。”

在蒲城縣堯山鎮前堯村,記者看到,曾經的採石區內已被綠化,綠油油的樹木長勢喜人。

蒲城縣副縣長陳飛:“總的設想是,在中北部的旱腰帶,建設5萬畝金銀花示范基地,到今年秋季,我們準備推開金銀花示范基地的建設,到時候你可以再來看一看,我們中部的旱腰帶,會變成一個真正的綠腰帶。”

蒲城縣村民:“現在環境確實好瞭,出門端上飯碗,敢在門口吃飯瞭。”

涇陽縣群眾:“現在確實是,空氣清淨得很,人感覺清爽的,舒服,國傢對於這個項目,群眾反映都說好。”

曾經機聲隆隆、塵土飛揚的渭北旱腰帶開山炸石現象,在各縣的努力下終於得到瞭有效整治,給當地群眾交上瞭一份滿意的美國商標申請台中答卷。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有的縣已經探索後續的山體綠化工作,我們相信,隻要下足功夫,昔日渭北旱腰帶的滿目瘡痍一定會披上綠色的盛裝。(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
arrow
arrow

    fvp795lx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